2021年10月自考真题:《德育原理》选择题部分,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:1.答题前,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、姓名、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。2.每小题选出答案后,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。如需改动,用橡皮擦擦干净后,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。不能答在试卷上。一、单项选择题:本大题共20小题,每小题2分,共40分。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,请将其选出。1.德育原理是德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,它的根本任务是A.揭示德育一般问题B.揭示德育一般规律C.揭示德育一般方法D.揭示德育一般过程2.下列中国古代典籍中,提出“明明德、亲民、止于至善”三纲领和“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八条目的是汉代《礼记》中的A.《论语》B.《孟子》C.《大学》D.《中庸》3.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统一活动,推动这一活动的主要矛盾是A.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B.受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C.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与教育者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D.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与受教育者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4.从德育目标的角度看。现代德育的基本特点是A.全面发展性B.强制约束性C.全面开放性D.个体独立性5.各种社会因素的社会关系都对人的品德发展产生影响,其中起根本性性影响作用的是A.社会精神文化B.人际关系C.生产方式D.家庭环境6.人的品德发展的内因即动力是人在积极活动过程中引起的A.环境影响个体接受之间的矛盾B.教育影响与个体接受之间的矛盾C.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之间的矛盾D.品德发展需要与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7.根据儿童品德发展六个阶段的划分,少年期(11、12岁14、15岁)的品德发展特征是A.适应性B.协调性C.动荡性D.成熟性8.在原始社会,德育采用的是“口耳相传”、“长者施教”;随着文字的产生,特别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,读书指导法引进古代学校德育实践;在现代,电影电视等视听设备运用于德育,是“传道”速度加快,甚至隐没了“传道者”。这说明A.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德育目标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B.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德育对象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C.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德育内容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D.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德育方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9.按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,社会思想道德的内在逻辑和层次结构,将德育基本内容作系统连贯的安排,是指学校德育基本内容安排的A.程式化B.制度化C.序列化D.固定化10.在德育活动中,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发生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手段或中介物是A.德育目标和德育对象B.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C.德育主体和德育客体D.德育评价和德育效果11.德育过程的真正开端和起点是A.激发品德发展动机B.提高品德认识C.培养品德行为习惯D.锻炼品德意志12.《学记》提出的“长善救失”的教育主张反应德育应遵守的原则是A.知行统一原则B.因材施教原则C.德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.发扬积极因素、客服消极因素原则13.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,在实践中进行锻炼,以提高品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,形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是A.语言说理法B.形象感染法C.实际训练法D.品德评比法14.在学校中,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教育工作的管理工作的教师是A.校长B.政教处主任C.团委书记D.班主任15.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,有效的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前提是A.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.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.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.评定学生操行16.一个人要进行品德修养,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,其中最基本、最重要的主观条件是A.自我品德评价能力和品德修养的自觉性B.知识和经验C.知识和智力D.经验和能力17.德育效果检测最主要、最经常的检测形式是A.学生集体查测B.他人查测C.自查自测D.学生相互查测18.对社会德育来说,最重要的要求是A.讲究娱乐性,能为多种多样的德育对象喜闻乐见B.讲究科学性,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C.讲究灵活性,传递社会信息的手段、形式灵活多样D.讲究广泛性,提供多种德育内容能为不同对象自由选择19.学生模仿性和“向师性”的特点决定了学校德育工作者劳动的A.复杂性B.创造性C.示范性D.主体性20.学校德育管理的基本方法是A.建立并实施规章制度B.制定并实施激励性制度C.制定并实施约束性制度D.实习民主管理,并与制度管理密切结合起来点击查看:2017年10月自考真题:《德育原理》非选择题部分
本文由湖北专升本整理发布